謎底揭曉:我們決定繼續待在雪梨!於是,我又僥倖地再度和地處偏遠的牛肉工廠擦身而過
而且這一次真的只差一點點了,已經聯絡好仲介查好時間要買長途火車票了
臨出發前的好幾天,我也不斷地上Youtube觀賞牛肉廠屠宰加工影片
我自認為在心理上已經做好”萬全準備”,絕不再臨陣脫逃
結果這次決定不去的人並不是我也不是Hank…而是一個再也擺脫不掉的包袱...
包袱?
其實就是隨著時間累積而產生的習慣、責任、意識型態或是生活態度
而”時間”是當中最關鍵的因素:
隨時間累積,我已經習慣出門有機車或捷運,早已喪失長途步行的能力
隨時間累積,我已經習慣三步路就到7-11,五步路就到全聯
隨時間累積,我已經習慣花錢買東西吃,而無法自己煮東西吃
隨時間累積,我已經習慣半夜一點還一邊上網一邊康熙重播
隨時間累積,我已經習慣可以一直穩定上班,不必擔心明天沒工作喝西北風
隨時間累積,我已經過度地”都市化”和”穩定化”
所以
我有點不喜歡澳洲店家下午四點打烊收攤回家去…
我有點不喜歡住宅區裡沒有24hr的便利商店,沒東西可以吃…
我有點不喜歡騎車只要10分鐘的地方,卻要花三倍的時間走路搭公車再換火車…
我有點不喜歡沒有車,行動都要拜託別人,也要受制於別人
我有點不喜歡下班沒地方去,只能呆在家裡抬頭望星星…
我有點不喜歡無線網路訊號低於三格,只能一直癡癡地盯著螢幕...
我有點不喜歡遠離都市的一切…
所以,我們決定不去了!
我和澳洲朋友聊到澳洲打工度假的感覺時...
我說:I hate everything changing all the time. I just want it stable and accessible!
他說:It’s the nature of Working Holiday!
→是阿,他說的對阿
「打工度假不就是要不斷地移動、不斷地換工作、不斷地換住的地方,才會不斷地接觸新的朋友、不斷地有新的體驗、不斷地發掘澳洲。如同旋轉木馬一般,如果停下來了,小朋友還會想玩嗎?」
我來澳洲之前的確是這麼想的,等我來了澳洲之後,我便不再這麼想了
因為已經進社會工作過一段時間了,生活習慣已經成形了、固定了
不比剛畢業或暫時休學出來打工度假的小朋友們
他們可塑性很高,對所有新事物永遠充滿好奇和探索的勇氣
他們的思考沒有過多的框架,小小的收穫就可以帶來很大的滿足
而我這個從小在都市嬌生慣養的「都市人」,總是對事情有很多很多的”利弊分析”和”自我設限”
我會願意多花一點錢住二人房得到自己的隱私和安全
小朋友卻覺得六人房人多熱鬧便宜才是王道
我會願意多花一點錢買別人煮好的熟食或是上館子
小朋友卻喜歡大伙們買菜一起煮再互相分享才有樂趣
我會願意多花一點錢買一隻iPhone帶來澳洲可以一次解決很多麻煩
小朋友卻會覺得那太奢侈,而沒有背包客刻苦查詢時刻表或地圖的精神
我不知道用年紀來區分這些差異是否太過武斷,或一竿橫掃所有老人背包
但至少我和Hank是這樣的,也許是我們本來的個性就比較自主,生活圈原本就很封閉
講難聽一點也許就是另外一種「都市草莓」吧!(而且是過熟的草莓@@)
來了澳洲,我們還是試圖將這套台北模式複製到雪梨
但遭遇到很多適應上的困難
因為全世界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城市,便利商店的密度像台北一樣高的
我們也曾經試圖要改變,但真的很難很難
哈哈,我看我們應該永遠出不了市區了
選擇總是利弊權衡後的結果
留在市區享受便利舒適的生活,勢必失去更多見識澳洲大山大水的難得經驗
也讓想法繼續留在習以為常的小格局裡自我感覺良好
可是現實狀況下的我管不了那麼多了,先想辦法存活下來再說吧
不過好家在的是,劇院新的歌舞秀本週又要開始上演了,而且為期一個月
瀕臨枯竭的ANZ又可以再度注入女王微笑的水源了 (歡欣鼓舞,跪地對天朝拜狀)
廢話連篇之餘,還是奉勸計畫要澳洲來打工度假的讀者們
咦~趁校年阿!(以天天開心的ending語調)
熟草莓阿!繼續用你的方式在城裡找生路吧!
PS1
我寫這篇的現在很想來喝一罐冰涼的汽水
但我現在暫住的地方離最近最近的商店走路來回要30分鐘
這個時間就算去了有沒有開還不知道,真的很#$@X%
PS2
Youtube牛肉工廠加工影片
明明就是很恐怖的畫面但卻配上百貨公司購物的背景音樂
想讓你有如選購商品一樣自在又愉悅,我越看越點點點
(有興趣的朋友自行觀賞,小朋友請務必由家長陪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