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台青到澳洲打工賺錢的議題吵得沸沸揚揚,當所有人拿著放大鏡關注著澳洲和台灣的工資差異時
台澳二國天差地遠的的物價水準,卻被媒體和輿論很刻意地忽略了,再加上低迷的景氣和施政問題
於是澳洲打工度假就成了解決高學歷失業、超時過勞和低薪問題的超完美方案和牽拖環境的有力藉口
RJ對於爭論澳洲打工的「目的性」沒有興趣,因為就好比問林書豪為何打NBA而不去華爾街是一樣道理
但今天不談口水,想來點務實的,用RJ的「乘十理論」來讓讀者們瞭解一下到底台澳物價是差在哪裡
對於想要前往澳洲打工度假的朋友們來說,不論在這一年或二年的最終目的是什麼
「生活物價」絕對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,而瞭解台澳二地的物價差異絕對是出發前的必修功課之一
沒有在西方國家長住或留學過的朋友,可能很難想像英、美、加、澳、德、法...等國的物價水準
而在分析物價之前,必須要先瞭解的是二國之間匯率:
從這張圖可以清楚看到,新台幣對澳幣的匯率在近一年的波動約在1比29-31塊上下
比起2、3年前或是2008金融海嘯時的1比21-22,匯率確實是處在相對高點
但相反地來看,每一塊澳幣換回台幣的價值,也比前幾年高出很多,澳幣變得越來越大,比美元還大
這或許也是近幾年台青紛紛前仆後繼想到澳洲打工的原因之一吧
大多數剛從台灣到澳洲的打工度假客,初來乍到都一定會被澳洲的"超高物價"嚇到,RJ也不例外
就舉這張RJ剛到澳洲時在布里斯本火車站所拍下的廣告燈相照片來說:
看到沒有!廣告上的文案說:口渴嗎?二瓶可樂5塊澳幣 (等於是台幣150塊,而且這還是促銷價)
什麼!那一瓶不就是台幣75!這是在搶劫嗎?這個容量的可樂在我們的7-11一瓶才25塊
就算是在台灣貴死人的觀光風景區也頂多一瓶30-35,算一算差不多整整是台灣的三倍
我當時看到這價錢真的只能用"傻眼"來形容,即便口渴的要死,也只敢喝車站的飲水機不敢買飲料
不過,讀者們絕對不用懷疑,這就是真真切切的澳洲物價
驚訝?絕對是人之常情,但其實倒也不用驚急、驚慌、驚恐或害怕,每個新人都會有這段過渡期
(PS)幻波公子:莫急、莫慌、莫害怕...(哈哈,這是20年前中視八點檔"浴火鳳凰"劇中的經典台詞)
RJ相信絕大多數人在三個月之後就會習慣這種物價了,為什麼呢?
因為剛到澳洲還沒開始工作,我們所花的每一分錢都是用白花花的新台幣去換的
即使付出去的是澳幣,感覺還一直停留在台幣,沒有人可以買東西前不偷偷在心裡自動乘以30的
所以不管花什麼、買什麼、吃什麼、喝什麼都覺得貴,都覺得被搶劫被黑
但當找到工作,開始有了「以澳幣計價」薪水匯入帳戶時,這一切就會開始產生改變...
漸漸地你會發現:「其實有些東西還蠻便宜的」
因為收入水準乘了三倍(一般黑工時薪起跳價10澳幣,約合台幣300,就大約是台灣打工時薪的3倍)
而且時薪10塊算低的,一般正常白工薪水大概$15-17/hr,幸運一點還可以找到$20-25/hr以上的
時薪100塊的打工族看待25元可樂的感覺,其實就和時薪300看待75元可樂的感覺是差不多的
而且只要找對地方買東西,老實說澳洲比台灣還便宜的東西其實還真不少耶~
(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吃鼎泰豐,就在雪梨Westfield百貨樓上,而且還是很寒酸地只叫一籠二個人分)
【物價的乘十理論】
每個國家的國情各有不同,對於進口商品、農產品、加工品、菸酒品、娛樂票券的課稅方式都不一樣
稅金的高低直接轉嫁在物價上,自然了也形成了每個國家在某些商品「貴」或「便宜」的大相逕庭
就像我們在台灣一般會覺得牛肉貴,豬肉廉價,但在澳洲牛肉是最便宜的,豬、雞、羊肉反而貴很多
生活在澳洲一段時間,RJ漸漸發現澳洲物價和台灣有許多巧合之處,加上匯率和薪資水準後
我歸納出了這個「物價乘十理論」:一個台澳二地物價的均一衡量標準
透過這個簡單的計算,配上每個人在台灣生活中的物價經驗,澳洲什麼叫貴什麼叫便宜就一清二楚了
這個理論其實很簡單,一言以蔽之就是:
「把澳幣標價乘以十,再用台幣經驗看待這個價錢」
聽起來很玄嗎?但其實這理論一點都不難理解
剛剛RJ不是在火車站看到廣告招牌寫可樂2瓶5塊,也就是一瓶2.5塊
同樣容量的可樂在台灣的超商裡賣25塊,而2.5塊和25塊之間剛好就是10倍的關係
而且在澳洲待久了會發現很多物價都出現這個巧合,歸納出來就變成RJ心中比較物價偏離程度的標準
如果乘以10倍之後和經驗差不多,就是物價正常,例如可樂一瓶25塊
如果乘以10倍之後高於經驗很多,就是該物價太高,例如香菸一包16澳幣,乘十就是160塊台幣的感覺
(如果在台灣一包煙賣160塊,你覺得貴還是便宜?)
如果乘以10倍之後低於經驗很多,就是物價便宜,如澳洲鮮奶2公升2塊,乘十就是20塊的感覺
(台灣去哪裡找2公升20塊的鮮奶阿)
咱們不口說無憑,有圖有真相舉例來說:
這是RJ在雪梨中國城常常吃的一家港式快炒店,平均一客燴飯或炒飯要價大約8.8-10.8澳幣上下
把8.8直接乘30換成台幣就是$264,一盤炒飯要賣到接近260塊連在台北都難以想像,而且非常驚人
但如果把8.8乘以10等於88塊,其實80-90就和台北的小吃店叫一盤炒飯的價位差不多了
而且份量其實還蠻多的,再送一碗玉米湯,我和HANK晚餐常常是這樣一人一盤,吃的很飽
再例如UTS(雪梨科技大學)附近這家泰式小店,平均價位也是在7.5-8.5之間
再看這家RJ之前報導過的雪梨市郊炸海鮮店,最受歡迎的Fish Chips一組也只要5塊,其他也是7塊或9塊
看完一堆吃的再來看喝的,富蘭克林礦泉水在澳洲是最普遍的了,原價一瓶只要2.28塊 (特價2瓶3塊)
如果用2.23乘以10,22.3塊也大約和台灣一瓶礦泉水差不多喔 (※圖片取自COLES官網本週特價DM)
再來是這牌RJ在澳洲最愛喝的Soy Milk(豆漿),特價二瓶只要4塊,乘以10換算比台灣還便宜
再看看咱台灣的光泉同樣容量的豆漿,大約在30塊上下,乘10算起來澳洲還比較便宜耶
再來看更便宜的,大家都知道澳洲什麼沒有,就牛多,所以相關產品也都相當便宜
你看看泥坎坎這CLOES超市牌牛奶,不論是全脂或低脂的,一瓶2公升才2塊!3公升才3塊!
換算成台幣2公升裝才台幣60塊、3公升裝才台幣90塊,真的是便宜到爆
RJ也特別去拍了咱台灣的光全鮮奶,一樣是2公升,一瓶居然就要135塊!旁邊的林鳳營也是135
再來再來,果汁也是相當便宜,一樣是2公升裝的蘋果汁,只要2.69
另一牌果汁稍微貴一點,但一樣2公升也只要3.35元
再對比一下我在大潤發拍到的每日C,2300ml要價119塊,乘十換算比澳洲貴了3、4之多
除了飲料之外,當然還有看電視看電影絕對少不了的Chips,2包特價4塊(每包定價也才2.69)
※圖片取自Woolworths官網本週特價DM
也來看看咱台灣同樣容量的的樂事洋竽片,一包28塊,乘十換算剛好差不多
RJ最愛的Sun Blast土司,不論是白土司或或是全麥土司,均一價一條3.29塊
再看看台灣全聯超市裡賣的土司,一條32塊 (澳洲價格乘十之後居然也差不多一樣耶)
澳洲舒潔捲筒衛生紙18捲9塊,平均1捲0.5澳,乘十理論換算就是一捲5塊
(澳洲大都是用捲筒式的,很少看到抽取式,我還蠻不習慣的。照片取自COLES官網)
台灣舒潔在康是美6捲賣75塊,平均一捲12.5塊
因為澳洲一次是買18捲,比較基準不同,所以我假設買6捲要用12塊計算,平均每捲0.66澳幣
乘十換算還是只有6.6塊,足足是台灣的1/2,天阿!衛生紙也太便宜
再來看看我們在澳洲黃金海岸EVENT電影院看奪魂鋸 3D,一張全票21.5塊,直接換算台幣是$645
但如果用乘十理論來看,一張票就是215塊,比起台灣的威秀一張3D票動輒380,澳洲還比較便宜咧
威秀的電影價目表
還有雪梨計程車的起跳價是3.4塊,每公里跳2.06塊,台灣則是70塊起跳,每250公尺跳5塊
乘十換算之後,起跳價是台灣比較貴,每公里則是差不多的,不過台灣的小黃有1.25公里的起跳免費里程
雪梨計程車則沒有,一開車就開始計算跳表里程跳表,所以二相換算之下其實也差不多
當然,澳洲最貴的東西,最著名的就是香菸了
這是我在CLOES超市拍到的香菸價目表(浮動價格,每週調整)
Marlborol一包25支裝的要價15.4元,也就是近乎台幣477元 (澳洲香菸大多是25支包裝)
台灣一般超商通路香菸一包大概在80塊上下,機場免稅店買一條10包大約490
這就是人稱「澳洲一包可買台灣一條」的傳奇,也是為什麼帶一條煙到澳洲可以換免費接機的原因
因為煙真的太貴了! ※吸煙有礙健康(這是警語)
看完煙再來看酒吧
這是我們在雪梨工作的bar台價目表,啤酒一瓶大概7.5-9塊不等,紅白酒一杯有分8.5和10塊二種
台灣的啤酒一瓶大約在50-60之間,這樣一比的確是澳洲比較貴
當然還有和生活最息息相關的ATM,跨行提領每次$2澳,台灣則是收7塊(現在好像是6塊...)
比較起來,在澳洲跨行提錢就比台灣貴很多了
零零總總比較了這麼多台灣與澳洲之間物價的差異,最後RJ用一張圖表來整理一下
我分別填入了台灣和澳洲相同產品的對應價格,乘十比較之後可以清楚看到各物品的定價差異
當然這些都是"接近物品"的比較,而物價隨時都會波動,各賣場標價也會有一定差異,每一州也不同
本表重點在呈現二者之「相對關係」主要是讓讀者們瞭解個大概差異,並非絕對值喔
RJ再用這張柱狀圖來呈現會更清楚
這張圖的計算邏輯很簡單,就是把澳洲的物價乘以十之後,減去台灣相同商品的價格
得到如果是負數(紅色),表示這個東西的定價比台灣便宜,負越多表示越便宜
如果得到正數(藍色),表示這東西的定價比台灣貴,正越多表示越貴
正負差異不大以綠色標示
從圖中可以很輕易的發現:
澳洲比台灣便宜的:牛奶、土司、咖啡、雞蛋、肉類、豆漿、電影票、衛生紙
澳洲比台灣貴的:香菸、酒類、ATM提領費用
澳洲和台灣差不多的:炒飯、炒麵、洋竽片、礦泉水、交通費用
(HANK在CLOES超市發現澳洲特有品種之超大茄子)
看了這麼多,其實澳洲的物價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可怕吧(我想應該是台灣的物價比較可怕)
相信我,只要你開始有澳幣薪水入帳時,你就會習慣這一切了
其實早在去年還在澳洲時,RJ就很想整理這一篇了,只是這篇工程浩大,所以出刊計劃一延再延
在經歷五個工作天瘋狂趕工之後,終於大功告成!
最後還是希望這篇文章,能夠幫助即將前往澳洲的朋友們更瞭解澳洲的生活
喜歡的話,還請不吝幫RJ按讚推薦嘍
※本文除擷取自超市網站之二圖片外,皆版權所有,請勿任意重製發表或轉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