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AUS.jpg  

2004年11月,澳洲繼紐西蘭之後,成為第二個對台開放打工度假的國家

六個年頭過去的現在,RJ也成為正在澳洲打工度假的其中一員

隨著每年申請人數的大量增加,澳洲的打工度假環境的確正在逐漸改變中

我曾經針對打工度假的「量變」,寫了一篇"猴島實驗"

試圖以簡單的實驗原理,來解釋RJ在澳洲所遭遇到的各種奇怪現象


而除了數量的因素之外,「質化的改變」更是令人不勝欷噓的...

這塊南太平洋上的美麗的夢想許諾之地,真的大不如前了嗎?

為什麼在背包客棧討論從事特種行業工作的聲音開始此起彼落?

過去慣以為常看待落後國家的眼光,什麼時候開始漸漸轉移到自己台灣人身上?

情色產業在澳洲合法」變成了另一種合理化的可怕藉口

更諷刺的,是在一群自詡"夢想實現"的打工度假客身上

RJ無意批判特定行業

只是單純地認為黃金年少的打工度假,不該放逐自我至此地步而已


今天我偶然在背包客棧拜讀一位旅居澳洲網友(aus1998)的文章

精闢地點出現階段澳洲打工度假面臨的問題,RJ獲益良多也深有同感

RJ有幸在面對艱難的環境,到現在還能倖存下來苟且度日

想想,更應該珍惜我現有的每一刻阿!

也希望後繼想從事打工度假的朋友,都能在困境中找對方向站穩腳步


感謝作者aus1998同意RJ於此轉載以共響讀者

原文發表於背包客棧澳洲打工度假版 

http://www.backpackers.com.tw/forum/showthread.php?t=484753

以下為全文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凡事都有正反兩面。

打工、住宿待在華人多的地方,資訊就多。看醫生、東西哪裡買、手機帳戶哪裡辦、免費網路哪裡找…,這些都是華人圈的好處,但缺點就是英文學得少,外國朋友交的少。

外國人圈中(澳洲或其他國家),可以練習英文,可以學習外國人輕鬆活潑的文化,可是想要問個問題,聽不太懂,什麼東西到哪裡買,要走斷腿去比價,辦個手機聽半天,還是搞不清楚到底應該簽哪個plan。

所以不管你怎樣選擇,看優點就好。地方總可以更換。

前幾年資訊非常少,一直有朋友詢問來澳洲工作的事,有些人一直掂量優缺點,最後還是不來了,因為凡事一定有缺點,一直專注在缺點時,缺點就會放大,最後就沒辦法跨出來了。另外有些人,就不顧一切跨出來了,剛開始沒什麼朋友,要經過陣痛期,一方面很享受澳洲的生活環境,一方面忍耐這裡樣樣不便、樣樣靠自己,但熬過去之後,都會有自己的天空。

當然,鍛羽而歸的也有,可是年輕的時候遭逢失敗是個祝福。年輕的時候享受太多成功未必是好事。

人生沒有方程式可遵循。每個掙扎都可以化為實力、祝福。

現在的澳洲確實不是幾年前的澳洲了。現在的台灣也不是以前的台灣。現在的中國大陸也不是以前的中國大陸。

在全球經濟危機(Global Financial Crisis)之前的澳洲,沒有太多背包客,全世界的經濟都在衝,歐洲國家的年輕人留在歐洲拼就可以成功,何必來澳洲,來的歐洲背包客,是真的要體驗國外文化。當時(就幾年前而以),澳洲的工作到處缺人,飲食業、營造業、清潔業、包裝業、屠宰業、農業、工程師、老師、醫護、警察…,樣樣都缺,薪資大漲,互搶員工,老闆叫苦連天。幾年前來的背包客,每個人都可以把兩年的日子化為精彩的文章,只要有膽的人都可以換上十幾份工作。

澳洲的農業,沒有背包客的話,根本存活不了!澳洲年輕人力都被別的行業搶光光了。

Global Financial Crisis一來,歐債上升、美國銀行倒閉一百多間,全世界的公司都遭殃,喘的喘,倒的倒。一堆歐洲年輕人失業,都飛來澳洲,有一陣子背包客市場上到處充斥著愛爾蘭人。

同一時期,台灣許多年輕人在誠品讀到一本又一本澳洲打工的書,原來這麼有趣,賺這麼多錢回來,配上風景圖,滿桌酒菜高腳杯的圖片,外國人開懷大笑、裝鬼臉的圖片,再看看自己,窩在公司裡加班沒有錢,受老闆的氣,業務繁忙,薪水不成正比,壓力大到胃痛。於是台灣吹起澳洲打工潮,開始追逐上升的澳幣。

鄰居的小孩、同事的弟弟、堂姐的同事、巷口賣珍珠奶茶的小弟、7-11老闆的兒子……認識的、不認識的,都來了。

澳洲的sharehouse一間間開始在背包客棧打廣告,好區壞區一律收一樣的錢,品質嗎,就看房東良心。於是隔壁的鄰居開始側目,這一戶為什麼老是油煙、車停到我家門口、不該曬衣服的地方曬衣服、草不割、出入一大堆人…到底住了什麼人??

各行各業老闆從剛開始對台灣背包客完全沒有不良印象,不管自行應徵或經過仲介,都很爽快的聘請。有的發現,台灣的背包客真的很認真,有店主驕傲的告訴我,我只用台灣的背包客,他們最認真。員工要走,他就要他們繼續介紹台灣背包客。台灣與日本的服務業真的是全亞洲最好的,員工認真,面帶微笑,工作態度和與客人的應對,都是第一名的。也有店主告訴我,澳洲人懶惰,不肯加班,上廁所上很久,台灣背包客最好,叫他們加班,他們就很高興可以賺多點錢。在這種情形,台灣背包客成為一種品牌,就像ACER,ASUS,只要是台灣來的,就是品質的保證。

後來,有些老闆發現,背包客應徵時一直保證會做滿六個月,老闆花精神金錢訓練員工,透過仲介的,已經付款給仲介,結果一兩個月後,有的一下子不見了,有的家裡有事要回國(怎麼上一個家裡也是有事),有的訓練好卻跳槽到同鎮的另一家公司。吐過血、受過傷的老闆從此對每個帶著微笑、充滿希望的台灣新血說,對不起,我們不用背包客。台灣背包客也是一種品牌,就像塑化劑。

(註:老闆有好有壞,仲介有好有壞)。

原來住在這裡的台灣人,一開始遇到台灣來年輕人,勉勵有加,「有空來坐」,到後來開始擔心,有些背包客開始有些狀況,影響到台灣人在澳洲社會的名譽:開車勇猛、公共場合喧嘩、公共廁所拿整捲衛生紙、旅館清潔拿免費洗髮精、坐車逃票、罰單不繳就回國…。他們心裡想,我這些年來在澳洲,兢兢業業參與社區事務,擔任社區義工,與人為善,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台灣品牌,難道要毀於一旦嗎?

寫這麼多,總得有個結論與展望:
1. 人數:只要澳幣維持高檔,會有更多台灣、香港、韓國、歐洲的背包客來。競爭對手只會增加。

2. 工作: 一個蘿蔔一個坑,只要蘿蔔超過坑,有些蘿蔔就會被毒辣的澳洲太陽曬乾。只要坑超過蘿蔔,蘿蔔就有幾個坑可以選。剛來的蹲一陣子,等老蘿蔔要走了,就可以接收又大又好的坑。未來澳洲礦業投資超過170 billion dollars,有投資就有就業機會,而且會從礦業溢到零售業、會計業…這表示幾年之後,坑會增加。(現在這幾年坑還不會增加)。

3. 澳洲移民政策緊縮,過去靠讀書申請移民、靠學生身份合法留在澳洲打工(20小時合法工時,黑工時數無限),以後這類學生人數會減少。澳幣漲,外國人來讀書的人數會減少。(但其中一部份拿不到身份,又不想回國的,會變成黑民,除非嫁娶澳洲人,轉為居民)。

4. 城市的工作會越來越競爭。有實力、有運氣的、有管道的,還是拿得到工作。老闆已經懂得小心視人,老闆的防備(訂下的規定)會越來越嚴。沒有實力的(包括工作實力、語言能力、工作態度、專業證照、有無車),越會流向農場及黑工。

5. 澳洲幾年前需人懇切,一員難求的景況再也不會出現在澳洲歷史了,就那麼一次,政府已經領教過一次,學到功課,再也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澳洲了。Juliet Gillard雖然保證絕不採取Kevin Rodd的「大澳洲」(Big Australia)政策,但私底下她還是在修改移民及簽證政策,為下一個mining boom做準備。

6. 岐視問題:每個國家永遠會有一些不懂事的年輕人或遊手好閒的混混,澳洲也有,只要他們開始瘋瘋癲癲,剛好你又經過旁邊時,就會覺得被岐視。不用放在心上。老闆的岐視有些是他個人修養問題,換個老闆就好;有些是因為過去遇過不好的員工,自然形成的保護機制,從身體語言顯示出來,只要你是好員工,他就會改變對你的態度。還是有很多澳洲鄉村不曾與背包客接觸過,住在澳洲的鄉下人都很善良,但是小鎮要形成一種"stereotype thinking"(刻版印象)非常容易。只要來一個很好的台灣背包客,整個村都會覺得台灣背包客很好。只要來一個不良的台灣背包客,全村都會有既定印象。一般在鄉下,比較不會有岐視問題(除非你去的是原住民很多的地方,這裡的白人會很有戒心)。一般在都市,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會有被岐視的經驗。可以不用把幾次小小經驗擴大成種族岐視的帽子。

老太婆一開口就講不完,最重要的一點是,平安回家,不要讓父母擔心傷心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(全文完)

※首頁圖片引自Space Time網站,為Space Poster產品圖

http://www.spacetime.com.au/store/cart.php?target=product&product_id=376&category_id=73

arrow
arrow

    R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